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本地要闻  > 正文

传承老辈手艺,带动增收致富,能工巧匠张惠灵——
“指尖”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

作者: 武霈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3-09-04 09:26

张惠灵介绍作品特点
工作人员整理绒线发放给村民
张惠灵创作钩织中
张惠灵培训指导村民学习

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,传统手工艺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,不仅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匠心,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。现如今,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穿越时空的藩篱,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。在菏泽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,有这样一位能工巧匠,通过传承、创新钩针编织技艺,不仅让钩织作品成为文创艺术走进千家万户,更带动上百个村庄的村民开展手工艺加工制作,用“指尖”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让乡土文化生辉,古法钩织工坊“出圈”

9月2日一大早,在马岭岗镇穆李村的鲁西南古法钩织工坊店内,聚集着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,他们慕名而来围拢在一起,正跟着老师学习钩织工艺。坐在村民中间的张惠灵,正忙碌着用线钩织花朵。一支钩针,几团绒线,一双巧手,只见她手指翻飞,双手仿佛会变魔术,不一会儿一片花瓣就成型了。

钩织是民间一种传统手工技艺,又称钩花,属于手绣技艺中的一类。作为这项民间技艺的传承人,67岁的张惠灵受外婆、母亲影响,自幼就接触学习手工钩织,非常热爱这项技艺,因此,在退休后,她便开设个人工作室,一心一意做起钩织定制及手作体验。将近60年的“针不离手”和潜心学习,让她能钩织出上百种作品。在店内的展示柜上,各种各样的作品栩栩如生,五颜六色的花朵鲜艳欲滴、宛如真花,立体饱满的人物栩栩如生、玲珑有趣,各种摆件现代时尚、活灵活现,吸引着周边群众前来打卡。

“第一次接触这种钩织作品,既能近距离了解传统艺人如何塑造这些作品,又能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,很有意义。”就在前不久举行的走读山东“感知菏泽”活动中,不少国际友人被张惠灵的作品“圈粉”,感受到了这种传统手工艺的魅力。

传承民间艺术,注入更多“菏泽元素”

“在之前,钩织作品多数以毛衣、坐垫等家庭用品为主,随着经济发展,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,钩织作品逐渐多样化。”谈起钩织的传承和创新,张惠灵颇有感触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,很多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,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但也有不少技艺在不断地传承发展,焕发出新的活力。钩织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,由于其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,因此生产和需求都比较旺盛,且流传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。今天,人们生活水平与审美眼光日益提高,文化自信深入人心,钩织工艺兼具文化艺术品与日常生活用品的属性,以其独特的艺术吸引力和实用的性能,重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。

英姿飒爽的花木兰、形象逼真的唐僧师徒、艺术气息浓郁的“荷塘月色”、极具菏泽特色的牡丹花……正是如此,在传承技艺时,张惠灵不断开拓创新,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巧妙结合,使钩织产品不仅实用,更具艺术气息,其产品成功售卖到千家万户。

“钩织就像美术写生一样,创作一个作品也要不断地观察学习,以牡丹为例,要展现出菏泽特色,就要研究牡丹,怎么才能展现出它的层次感,怎么展现出它的雍容华贵,为此在穿针引线中,每一片绿叶、每一片花瓣,都要通过加针、减针、补针,才能钩织出它的灵性。”张惠灵说。

为了将作品钩织得栩栩如生,张惠灵经常研究、琢磨,一边看、一边钩,钩完不满意,拆掉重钩,直到满意为止,创作过程虽然辛苦,但她沉浸其中,乐此不疲。“一片绿叶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,可一个大的作品,尤其是人物类,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不间断创作。”张惠灵说,“有一次创作一款牡丹产品,我前前后后钩织了20多枝,不断调整,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还原牡丹花的原貌和特点。目前,我创作了十多个造型的牡丹作品。”

“手工艺+”赋能,拓展乡村新业态

一花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张惠灵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对钩织感兴趣,而且钩织作品很有市场,便考虑把爱好做成事业,让更多人知晓这门工艺、爱上这门技艺,通过这个实实在在的技能来增加收入。

“疫情期间,我把自己的作品发到朋友圈里,不少人点赞留言,要购买、想学习,我便萌生了带动大家一起参与的想法。”张惠灵说,在家人的支持下,今年6月份,她成立了景韵传统文化传播(菏泽)有限公司,主营手工钩织技能培训、手工钩织材料、钩织成品销售,致力于为农村妇女和陪读妈妈实现灵活创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

“公司以助农惠农为主,以山东手造民族国粹为核心,以引导菏泽手工钩织产业发展为方向,旨在通过和各行政村合作,向群众免费传授钩织工艺,为村民们创造就业机会。”张惠灵说,公司一经成立,很快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,吸纳了许多村民的参与。

采访期间,陆陆续续有不少附近的村民前来“交货”,她们在这里免费培训学习,农闲时候回家钩织,将各种“绿叶”“花瓣”等配件交给景韵文化,从而赚取手工费。“我是在村妇联主任的带领下到这里学习的,刚学习了10天左右,钩了140多个,今天来交货,赚点零花钱。”马岭岗镇车子李村村民李秋霞说。

“我们免费教,免费提供绒线材料,负责销售,村民只需要钩织就行,我们来收回。多数村民都有编织基础,很容易上手,只要有时间就能干,少则几百、多则数千,可以补贴家用。”张惠灵说,目前,景韵文化已与马岭岗镇130多个自然村达成了合作,实现了乡镇全覆盖,近五千人在这里灵活创收。

文/图 记者 武霈
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